综述
在众多文化作品中,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都有对端午节的精彩描绘。古代诗人常以端午节为题材,抒发对节日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他们的诗作不仅丰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也成为后人了解当時社会风貌和民俗风情的宝贵资料。还有一些画作和影视作品也以端午节为主题,通过视觉艺术的形式展现了端午节的热闹场景和丰富习俗。文学作品
传统节日素来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历代诗词中有不少贺端午的诗词佳作,描述了端午景象,也有缅怀古人的诗词作品。创作時代 | 作品名称 | 作者 |
---|---|---|
唐代 | 端午 | 文秀 |
竞渡诗 | 卢肇 | |
端午 | 李隆基 | |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 李隆基 | |
竞渡曲 | 刘禹锡 | |
五丝 | 褚朝阳 | |
宋代 | 五月五日 | 梅尧臣 |
和端午 | 张耒 | |
乙卯重五诗 | 陆游 | |
六幺令·天中节 | 苏轼 | |
浣溪沙·轻汗微微透碧纨 | 苏轼 | |
菩萨蛮·包中香黍分边角 | 陈与义 | |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 欧阳修 | |
竹枝歌 | 范成大 | |
贺新郎·旧俗传荆楚 | 许及之 | |
元代 | 己酉端午 | 贝琼 |
明代 | 午日处州禁竞渡 | 汤显祖 |
五日·选一 | 陈子龙 | |
午日观竞渡 | 边贡 | |
近现代 | 七律·端午 | 老舍 |
相关谚语
歌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关于端午节的谚语甚多,摘录如下:
谚语
1.“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這首童谣所唱的便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
午時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南方)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上海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端午(五)请菩萨,端六发乌贼。(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五月初五系龙舟节,阿妈叫我去睇龙船。(广东)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广东)
歇后语
1.端午节卖月历——过時了。
癞蛤蟆躲端午——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端午节的黄鱼——在盛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