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名称
多重称谓
中秋节,是仲秋之节,在进入秋季的第二个月,以十五月圆为标志,這天正值三秋之中,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比平時更亮,又谓之“月夕”。因为中秋节在秋季、八月,又名“秋节”、“八月节”;因为祭月、拜月,又叫“月节”、“月亮节”;中秋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因此又称“团圆节”、“女儿节”;仲秋時节各种瓜果成熟上市,因称“果子节”。侗族称为“南瓜节”,仫佬族称为“后生节”,朝鲜族称为“秋夕节”或“嘉徘”等。
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文学作品。《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详细内容 »
历史沿革
先秦起源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历史久远,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民间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在发展中融合了天子夕月、秋社、赏月以及月宫的传说等多种风俗事项,它起源于先秦,最后定型于唐朝。“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周礼·天官·家宰》云:“司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中秋献良裘,王乃行羽物。”《周礼·春官·宗伯》亦载:“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周礼·夏官·司马》又曰:“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上述几处所述“中秋”…详细内容 »
节日民俗
兴盛习俗
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贡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从历史上看,吃月饼并不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活动,唐宋時期就没有专门为中秋而制作的月饼可吃。但自明朝出现中秋月饼之后,它就成为中秋习俗的必要组成部分。最初的月饼,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日凯旋,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详细内容 »
节日文化
节日诗词
[表格内容,请查阅详细]_-年代-作者-作品名-内容(节选)_/南北朝/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_/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_/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_/《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_/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详细内容 »节日假期
中国内地
2008年开始中国大陆将中秋节列为法定节假日,如当天与周六周日重合,则在下周一补休一天。[表格内容,请查阅详细]
节日传承
非遗项目
[表格内容,请查阅详细]节日内涵
节日影响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习俗还传播到国外。其传播途径有两种:一是古代中国作为当時世界上的经济强国、文化大国,其文化受到别国追捧、效仿,特别是在东亚出现了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汉字文化圈”,中秋节从唐朝开始就传播到了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二是随华侨传播到世界各地。由第一种途径传到别国的中秋节是由该国全体国民过的,如韩国、朝鲜、日本、越南都是如此;由第二种途径传到别国的,则主要是该国的华侨在过。
韩国
位于朝鲜半岛的韩国和朝鲜有三大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过得很隆重也很热闹。相比较而言,在中秋节和端午节两大节中,韩国更重视中秋节,朝鲜更…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