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诗词
年代 | 作者 | 作品名 | 内容(节选) |
---|---|---|---|
南北朝 | 谢庄 | 《月赋》 |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
唐 | 王建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刘禹锡 | 《八月十五夜玩月》 |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 |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 ||
白居易 |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 |
皮日休 |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
张若虚 | 《春江花月夜》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
李商隐 | 《嫦娥》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
李白 | 《古朗月行》 | 小時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
杜甫 | 《月夜》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時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
张九龄 | 《望月怀远》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
宋之问 | 《灵隐寺》 |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 |
张祜 | 《中秋月》 |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時。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 |
司空图 | 《中秋》 |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 |
张乔 | 《中秋夜》 |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 |
宋 | 苏轼 |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時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時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念奴娇·中秋》 |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 中秋谁与共孤光。 | ||
《阳关曲·中秋月》 | 银汉无声转玉盘。 | ||
辛弃疾 |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楼琼殿。蝦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 |
《满江红·中秋寄远》 | 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 ||
苏辙 |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 |
晁补之 |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 | |
米芾 | 《中秋登楼望月》 |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 |
戴石屏 | 《中秋》 |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 |
张孝祥 | 《念奴娇·过洞庭》 |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點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 |
刘过 |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 |
元 | 张养浩 | 《折桂令·中秋》 |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
明 | 汤显祖 | 《天竺中秋》 | 一夜桂花何处落,月中空有轴帘声。 |
文征明 | 《念奴娇·中秋对月》 |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 |
清 | 纳兰性德 | 《琵琶仙·中秋》 |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時明月。 |
近代 | 秋瑾 | 《满江红·小住京华》 |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现代 | 艾青 | 《我的思念是圆的》 | 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由于诗词众多不再陈列部分内容参考资料: |
节日画作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由于相关画作众多不再陈列,部分参考来源 |
节日民谣
关于中秋节的民谣、童谣众多,如《拜月娘》、《椅仔姑》、《中秋拜月歌》、《拜月娥》、《全家拜月》、《中秋夜》、《月姐姐》、《月光光》、《月饼》;台湾民谣《中秋旅思》、《月夜思乡》、《煎熬》等。标题 | 内容 |
---|---|
《拜月娘》 | 拜月娘,拜月,好头毛,好嘴齿,大是兄,细是地,月娘仔,你不可给阮割耳。 |
《童谣》 | 月亮光光,骑马燃香,东也拜,西也拜,月婆婆,月奶奶,保佑我爹做买卖,不赚多,不赚少,一天赚仨大元宝。 |
《椅仔姑》 | 请你八月十五来坐土,土脚起,铰莲花,绣莲子,莲子烩,姑仔今年你几岁,三岁三,穿白衫,滚乌边,穿绣裙,绣荷包,荷包腰肚围,穿色裤滚青边,也有花,也有粉,也有胭脂给你姑仔點口唇,也有铰刀尺,也有花粉镜,姑仔神那到,梏三下水桶来显圣。 |
《中秋拜月歌》 | 月亮亮,吃大饼,大饼勿吃吃小饼,小饼勿吃吃香稃,吃了饼,风调雨顺,吃了稃,生活步步高。 |
《拜月娥》 | 月娥姐,月明明,月中有株婆娑树,婆娑树上挂紫微,紫微星出保子星保夫星,保男保女接宗支,枝枝叶叶兴旺生好子,月娥出来免灾星,家中添财又添丁。 |
《全家拜月》 | 八月初一,太平初一,月到中秋,全家拜月,宝塔灯,照照天地,花下藕,藕丝连连,红石榴,榴开见子,团圆饼,夫妻同偕到老,和家和睦团圆。 |
《中秋夜》 | 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户户赏月忙,摆果饼,烧线香,大家一起拜月亮,分红柿,切蛋黄,赏罢月亮入梦乡,乘火箭,月宫逛,看看嫦娥和吴刚。 |
《月饼我爱吃》 | 月饼圆又圆,咬一口,香又甜,教我如何不想念,盼中秋,等月圆,月饼端上我心欢,不等爷奶慢,不管弟妹玩,我先把上一快解解谗,啊,月饼好好吃个遍,管它肚子愿不愿。 |
《月姐姐》 | 月姐姐,多变化,初一二,黑麻麻,初三四,银钩样,初八九,似龙牙,十一二,半边瓜,十五银盘高高挂。中秋月,净无暇,圆如镜子照我家。打麦场边屋檐下,照着地上小娃娃。娃娃牵手同玩耍,转个圈儿眼昏花,一不留神摔地下,连声喊痛叫妈妈。云里月姐说他傻,引得大家笑哈哈。 |
《月光光》 | 月光光,照谷场,谷场上,农人忙。今年稻谷收成好,家家户户乐陶陶。 |
《月饼》 | 月饼月饼真好吃,冬过爱吃大月饼,中秋佳节赏月圆,冬过自在月饼中。 |
《中秋旅思》 |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
《月夜思乡》 |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
《煎熬》 |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
参考来源 |
节日谚语
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
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否则就算吃乱了月饼)
五月回港扒龙舟,六月割禾有钱收,七月烧纸盂兰节,八月赚钱买饼尝中秋。(茂名)
冬唔饱,夏唔饱,八月十五食餐饱。(广州,中秋节令,供果丰富)
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节,教学的。(山西,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请教师)
到中秋,赛摸秋。(鄂西·土家)
八月摸个秋,摘柚抱瓜不算偷。(摸秋:习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园挂失果实不视为偷。俗信,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妇女摸秋若不被发现,可早得子。)节日歇后语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神话故事
嫦娥奔月
唐代時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唐诗宋词中有很多咏月的名篇,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结合起来,千古流传。“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吴刚伐桂
吴刚登上月宫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伐月中的桂树。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玉兔捣药
兔子登上月宫捣药,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对月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据闻一多先生考证,這“白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民间野史
唐王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据说,当時,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時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點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