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节日大全 > 万圣节 > 万圣节的历史沿革

万圣节的历史沿革

西方传统节日

节日起源

关于万圣节的起源说法不一,普遍公认的说法是源于古欧洲的凯尔特人文化。
凯尔特起源
自公元前500年,凯尔特人会在10月31日晚上开始举行萨温节(samhain),這一天被认为是丰收的夏天正式结束、严酷的冬季正式开始、新的一年伊始的标志。
凯尔特人相信在每年10月31日,故人的灵魂将重回故地,寻找替身,借此重生。活着的人惧怕鬼魂,于是在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鬼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掩饰身份或吓走鬼魂,這就是如今万圣节假面装扮的由来。同時,他们也在家门前放置好吃的食物供其享用,目的是讨好(treat)鬼怪,免得它们为非作歹、加害(trick)于人,這即是“不给糖就捣乱(trick or treat)”的原型之一。
罗马文化交融
公元1世纪,罗马人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罗马文化中的11月1日为纪念果树女神波莫纳(pomona)的节日,在這一天,罗马人会在篝火前烤坚果和苹果。当地罗马人逐渐接受萨温节习俗,将之与波莫纳节相融,這或是现代万圣节有咬苹果這一习俗的起源。
宗教影响
公元4世纪起,基督教徒为纪念殉道者,会在特定時间为殉道者展开弥撒仪式。起初,该仪式设定于五旬节后的第一个星期日。609年5月13日,教皇博尼费斯四世(st.boniface iv)将古罗马神庙“万神殿”更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将当天定为“诸圣瞻礼”。教皇格列高利三世(st.gregory iii)時期,将该节日改为每年11月1日庆祝,自此每年的這一天都需将圣彼得大教堂的一个小礼拜堂用于进献所有圣徒。格列高利四世(st.gregory iii)時期,11月1日被推广为基督徒普遍庆祝和纪念众圣徒的节日,宗教层面的诸圣节由此诞生。

中世纪

随着基督教发展,宗教层面的诸圣节逐渐普及至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基督教国家,变成一个重大的宗教节日。基督教徒在11月1日前往教堂参加弥撒仪式,在此前夕,为纪念故去的亲人,会前往相应故人的坟墓进行装饰。而各地旧時的鬼神传说亦融入至节日属性中,使诸圣节逐渐出现世俗化趋向。例如法国的“死神之舞”传说称,死神会在每年万圣节的午夜出现,唤醒坟墓里的死者为他起舞。各地类似的典故,使出于装扮自身、掩饰身份来迷惑死者及妖魔的假面装扮习俗得以延续。
16世纪,由于宗教改革运动对圣人崇拜的抨击,改信基督新教的国家开始废除诸圣节的宗教仪式。但在苏格兰和爱尔兰等地,由于古老萨温节习俗与诸圣节交融,逐渐形成近现代的万圣节文化。

近现代

1840年,随着爱尔兰移民美国,万圣节的部分风俗在美国流行。這些风俗先在新英格兰扎根,传到美国各地,其热闹程度反超欧洲发源地。随着近现代发展,美国万圣节亦消弭原本的宗教属性,向着怪诞、放纵和狂欢的方向发展。在美国影响下,其更重视世俗娱乐化的万圣节传统亦流传至其他国家,包括欧洲和东亚等地区。
万圣节的历史沿革

» 返回万圣节目录

黄历列表 农历黄历大全 吉日大全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