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节日大全 > 三月三 > 三月三的传承与保护

三月三的传承与保护

中国传统节日
上巳节起源于简狄“吞卵生商”,而商人实际上与古代东夷民族的关系极为密切。从东夷民族发展而来的上巳节,承载着浓厚的东方民族特性。随着商王朝入主中原,其文化为华夏文化圈吸收融合,又经过历代与周边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上巳节。而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历经无数次战争、迁徙、联姻、商贸往来,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特别是魏晋至隋唐時期,随着汉人南渡及对东南地区开发的不断深入,中原文化沿南岭走廊传入瑶族、畲族、苗族等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上巳节逐渐融入各民族的生活,演变为今天各民族隆重而盛大的“三月三”。以上各民族的“三月三”节俗活动,既有婚恋乞子、祭祀祖先等共同的内涵与形式,又融入了各民族的特色。目前,黎族、壮族、报京、畲族、布依族“三月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各项民族政策得到进一步的贯彻执行,庆祝“三月三”节日活动更为隆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三月三”歌圩成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各地文化部门纷纷在“三月三”组织“山歌比赛”“抛绣球”“抢花炮”等活动。在贵州省望谟县,从2009年起,每年都大力举办中国·望谟“三月三”布依族文化节,集中展示布依族的民族文化,已经成为当地民族文化品牌。2011年6月,贵州省望谟县布依族“三月三”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三月三”被列为广西的法定民族传统节日,“壮族三月三”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将“三月三”确定为广西传统节日并放假。经过多年发展,根据“政府主导、社会主办、群众主体、文化主流”的办节原则,广西对当地的壮族、汉族、苗族、瑶族、侗族等各民族“三月三”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在“三月三”进行祭扫祖坟、唱山歌、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打扁担等节日活动并进行展演,“三月三”成为多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
三月三的传承与保护

» 返回三月三目录

黄历列表 农历黄历大全 吉日大全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