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节日大全 > 七夕节 >

七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

节日时间:

七夕节的日期是每年农历的7月7日。

今年(2025)七夕节的时间是公历2025年8月29日,星期五,农历二〇二五年七月初七。

2026年七夕节的时间是公历2026年8月19日,星期三。

七夕节

节日概述:

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因七月七是七姐的诞辰,“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故又称“乞巧节”。七夕节还有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别称。中国七夕节是农历的七月初七,现存古书中第一次出现“七月七日”,是东汉学者崔寔(shí)所撰的《四民月令》。

七夕最初源于古代的星纪崇拜,后又衍生出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是少女祭祀星神、祈求心灵手巧的浪漫之夜。七夕节俗的丰富和圆满在六朝時期,汉魏以后主要成为表达女性愿望、比试与展示女性巧艺的节日。人们在七夕节吃巧果、巧芽面等食品,并进行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守夜许愿、曝书、晒衣等一系列乞巧活动。七夕节在早期是庭院式乞巧节日,唐宋時期,演变为社会节日,明清時期七夕节回归庭院。当代,七夕节由家庭节日重新扩张为社会节日,人们可以在七夕节的仪式展演,加强地方社会的联系,活跃与丰富地方民众生活。

七夕节为我们提供了厚重的文化遗存,包括爱情观、劳动观、进取精神、道德观、责任感等,是全球化过程中中国节日重振的典型之一。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甘肃西和乞巧节习俗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广东天河、浙江温岭两地的七夕习俗被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湖北郧(yún)西七夕习俗被列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对亚洲邻国也有影响,日本、越南和朝鲜半岛都有七夕节。

节日名称

[表格内容,请查阅详细]节日名称_-节名-由来_/七夕/七月七,人称"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初七晚上(晚上,古称“夕”),故称为“七夕”。_/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_/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這一日为星期。_/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_/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_/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_/乞巧节/得名于“七姐诞”的“乞巧”习俗。七月七是七姐…详细内容 »

发展演变

节日起源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和時间的崇拜。早在《诗经》時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時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時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時间時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時间感。“七”又与“吉”谐音,“七七”有双吉之意。中国人讲究吉祥如意,视“七”为圆满。“七”还与“妻”谐音,因此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相…详细内容 »

节日习俗

民间习俗

香桥会

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并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的。

接露水

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時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時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拜七姐详细内容 »

文化作品

《诗经·大东》中提到过牛郎织女:“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睆彼牵牛,不认服箱。”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描述,這是文献中最早关于“乞巧”的记载。魏晋南北朝時期,梁宗懔《荆楚岁時记》云:“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宋代《醉翁谈录》中有這样的记载:“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中,可见当時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影视作品

[表格内容,请查阅详细]…详细内容 »

节日传说

毛衣女

早在1600多年前,东晋文学家干宝的《搜神记》中记载了一则《毛衣女》神话:“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飞去,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寥寥数语描绘出关于七夕来历的古老神话传说。至今,在江西新余一带仍广泛传诵着有关仙女下凡的各类母题,还有仙女湖、织女洞、羽仙岛、银雀桥等风物古迹。

牛郎织女

七…详细内容 »

节日影响

国内影响

社会方面

七夕节俗蕴含了对坚贞的爱情的追求,也宣扬了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的理念,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之中,流传至今的各种故事跟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是一种不被世俗所约束、不被阶级规则所桎梏,两情相悦、纯真自我的爱情。

中国广东、乃至香港等地区,过七夕节仍保留着“乞巧”的核心传统。乞巧的本意,便在于创造与创新。中华民族勤则不匮、自强不息,通过节日文化体现了推动生产力与社会进步之美。七夕是婚恋之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時,又岂在朝…详细内容 »

传承保护

2006年,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牛郎织女”传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甘肃西和的乞巧节、广州天河的乞巧习俗、浙江温岭的石塘七夕习俗、浙江缙(jìn)云的张山寨七七会、湖北郧西的七夕习俗分别入选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每年七夕到来時,這些非遗项目所在地会组织戏剧表演、乞巧街市、斗巧活动、巡游祈福、成年礼、七夕文化旅游节等配套活动,还会以音乐节、自行车骑行大赛、文化旅游和经贸洽谈会、爱情马拉松等当代节庆方式庆祝七夕的到来,促进传统节俗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与发展。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

黄历列表 农历黄历大全 吉日大全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