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影响
社会方面
七夕节俗蕴含了对坚贞的爱情的追求,也宣扬了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的理念,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之中,流传至今的各种故事跟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是一种不被世俗所约束、不被阶级规则所桎梏,两情相悦、纯真自我的爱情。
中国广东、乃至香港等地区,过七夕节仍保留着“乞巧”的核心传统。乞巧的本意,便在于创造与创新。中华民族勤则不匮、自强不息,通过节日文化体现了推动生产力与社会进步之美。七夕是婚恋之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時,又岂在朝朝暮暮”是中华民族最淳朴而真挚的爱情观。牛郎织女的故事,传扬的是忠贞与坚守。举案齐眉、家和事兴,快意人生、追求幸福,千百年来,形成了中华民族婚恋家庭观的核心要素。
文化方面
早在西汉時期,牛郎织女便由星名变成了男耕女织的神话人物,且被注入节日内涵之中。在《淮南子》《风俗通》中,出现了“鸟鸦填河桥而渡织女”和“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传说。民间随之产生了七夕夜外出看牛郎织女相会的活动,宫廷亦有“穿七孔针”“跳于阖舞”之俗。自此以后,七夕越发温婉动人,承载文化、演变传统,成为民族心理认同的一部分。七夕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圆满”与“和合”的精髓。這是粗放却质朴的中华民族价值观与世界观,贯穿中华传统文化的所有领域和全部历程——祭拜祈福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爱情悲剧中“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民俗活动中“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等。
经济方面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从古至今,在无数文人墨客的诗词中,七夕节总是寄托着人们获得巧手艺、爱情浪漫美满等愿望。近些年来,七夕节的浪漫属性更加凸显,人们在传统佳节里互送礼物、结伴出游。七夕节,古人月下乞巧求機慧、牵牛织女鹊桥相见的爱情故事传颂千年。近些年来,线上、实体商家敏锐地嗅到了七夕节的商機,七夕节成为商家联合打折大促的重要节日。诸多购物软件都会开启七夕礼遇专场,开设“七夕送礼指南”“淘點约会装备”等购物页面,营造氛围、刺激消费。国际影响
七夕节虽然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是它的流传非常广泛。因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也过七夕节,但由于各自国家的文化和习俗不同,這些国家过七夕节的方式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