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确立背景
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就转发全国“四五”普法规划,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相应的决议,要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必须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努力实现“四五”普法规划提出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即努力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依靠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达到這一目标,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继续重视、关心、支持,需要各级领导干…详细内容 »普法形式
综述
2001年以来,中国各地、各部门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契機,在每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除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法制讲座、领导发表署名文章、开展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法律咨询和模拟法庭等多种传统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活动外,还深入挖掘法制宣传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不断创新法制宣传理念,形成传统中有创新、轻松娱乐中可学法的法制宣传新思维。法制宣传志愿者、大型法制游园活动、dv法制短片大赛、法制宣传纪念明信片纪念封、法制灯杆旗、法制灯谜、法制宣传短信等创新形式在中国法制宣传日活动中不断涌现,丰富普法形式载…详细内容 »文化涵义
标志寓意
该作品底色为红色,由“法”字演绎而来。“法”字的“水”部放射出三条弧形光带,穿越整个圆形,具有动感、传播、放射、扩大之效应,寓意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像光芒一样在全社会传播,同時又如一只用于宣讲法律知识的喇叭。“法”的“去”部,造型如一把金钥匙,插在三条光带中,象征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开启法律知识之门,启迪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历年主题
[表格内容,请查阅详细]_-年份-主题_/2001/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_/2002/学习宣传宪法,…详细内容 »社会意义
首先,确立“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公民的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機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以宪法实施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就是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观念,通过宣传学习宪法,培养广大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公民的社会主义信念,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履行法律确定的义务,自觉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其次,确立“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加快了社会主义法制…详细内容 »
延伸知识
12月4日既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也是”国家宪法日“。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機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