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
推动了多党合作的历史进程
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的“五一口号”是中共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关系的重要转折點。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55名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民主人士,在联合发表的《我们对時局的意见》中明确地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這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模式由此而初步奠定。
唤起工人阶级的觉悟
通过纪念“五一”节,劳动者意识到劳工个体及群体的利益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只有参加阶级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后,工人阶级的权利才能最终实现。借助“五一”纪念,中国共产党将以“劳工神圣”为代表的口号融入工人运动,成功调动起工人阶级对抗争对象的革命情绪。
实现最广泛的阶级联合
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商人、农民、学生、妇女等群体也参与了“五一”节的纪念活动,促进了革命战线的联合,壮大了革命势力。
加强中国工人运动与世界工人运动的联系
借助“五一”节,中国共产党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声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在纪念活动中,中国共产党多次阐明中国工人阶级与世界工人阶级的联系,以赢得世界工人阶级对中国革命的声援和支持。
宣讲生产任务
1950年,中共中央庆祝“五一”劳动节的口号中明确指出“全国公私企业中的工人们,发展生产是我们最高的利益和任务”。结合国家的经济建设任务进行生产动员成为“五一节”纪念的一大特色。不同的時期,主要建设任务不同,特定時期的特定任务成为“五一节”生产动员的有效号召。
树立劳动模范榜样
在为五一劳动节纪念举行的各种活动中,通过树立、嘉奖劳动模范等措施,培育劳动者劳动光荣的理念,有利于激发其劳动热情,动员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开展生产运动
借助“五一节”纪念,中共和工会部门会组织各种生产运动,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如开展“五一献礼”运动、增产节约运动和生产竞赛等。
在“为五一献礼”的生产运动中,以生产竞赛的形式运用最为广泛,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生产产量和生产成本等各个方面。由于生产竞赛有开展竞争、一分高下的特质,因此,对于劳动者努力奋斗的激励作用也比较强烈,在当時颇受各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