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简介
节日由来
历届主题
2001年:拯救我们的历史村镇
2002年:20世纪遗产2003年:水下文化遗产
2004年:土建筑遗产
2005年:背景环境中的古迹遗址
2006年:工业遗产
2007年:文化景观和自然纪念物
2008年:宗教遗产和圣地
2009年:遗产与科学
2010年:考古遗产
2011年:水文化遗产
2012年:世界遗产
2013年:教育的遗产
2014年:纪念性遗产
2020年:共享文化、共享遗产、共享责任
2…详细内容 »
主题回顾
2005年主题
城镇风貌和自然景观变化下的文化遗产保护這也是2015十月即将在西安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五届大会暨科学研讨会的主题。
1964年通过的《威尼斯章程》首次提到古迹遗址的环境這一概念。古迹遗址的周围环境对于文化遗产价值的体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是,现实表明,对遗产周围环境治理远远落后于对古迹遗址本身的维护。无论在鉴定、记录、保护还是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古迹遗址的环境在观念、技术、立法和资金投入等各领域都需要更加有力的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压力使得遗…详细内容 »
解读主题
保护宗教遗产,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保护宗教建筑。宗教建筑是宗教教义、文化的集中体现,尤其是我国的近代宗教建筑,是多种文化不断互相吸收与融合的产物,是历史的见证,应该予以保护。对近代宗教建筑尤其是教堂的保护,中国还不够重视。四川彭州有一座天主教堂,从单体建筑来讲,确实没有什么特點,然而,从布局来讲,却非常值得研究。该天主教堂没有采用教堂在前、修院在后的一般格局,而是根据当地文化和民居的特點,将教堂放在了后面,這是代表西方文化的教堂与中国当地建筑结合的典范。它说明了两种文化在当地是相互融合、相互吸收着的。一方面,天主教要保持自己的信仰,因而在教堂的建筑形式上保留了教堂建筑的传统…详细内容 »
节日活动
1、可以为民众提供免费参观古迹、遗址和各种修复工程的機会;
2、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相关文章,运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3、在广场或交通要道悬挂旗帜标语,提醒民众对這一日期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
4、邀请当地或外国专家学者,开展座谈、进行访问;
5、在文化中心、市政府或其他公共场所组织相关活动;
6、举办展览(照片、图画等);
7、出版书籍、明信片、邮票、海报等;
8、对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直接贡献和大力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人和组织进行奖励;
9、大力宣传古迹修复成功的范例;
各国活动
中国
中国自1993年加入這一组织后,对4·18這一纪念日的宣传及举办相关活动也是极为重视,不遗余力。自2006年开始,每年在4月18日前后,国家文物局都会在江苏无锡举办遗产保护论坛,论坛以当年的主题为主要议题,如2006年主要探讨重视工业遗产,提高对其价值的认识,并对工业遗产采取保护措施;2007年,来自全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和相关专业的代表100余人再次来到江苏无锡,围绕乡土建筑保护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并就此达成共识,通过了保护乡土建筑的《无锡倡议》;2008年、2009年无锡也都举办了相应的论坛。近些…详细内容 »
重要意义
人类文化是多元的,只有保留文化的多样性,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前进。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宗教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多元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宗教本身就是多元的,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等世界性宗教,也有锡克教、印度教、犹太教等众多民族宗教,更有不可胜数的民间宗教,它们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多元的格局;另一方面,由這些宗教延伸出来的建筑、绘画、雕塑等宗教文化,同样是多姿多彩的,它们同样构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再者,凭借宗教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它们在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自己的因子,施加了自己的影响,可以说它们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与反应。因此,保护它们就等于在…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