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节日起源
1789年7月,攻克巴士底狱中,妇女们亲身参与法国革命的进程,她们要求“平等”的愿望更加强烈;8月,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阐明人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但关于女性是否能享有权利的问题,绝大部分议员仍带有性别歧视,认为妇女是天生的弱者,无能力参与公共政治事务。因此,议会明确否认了妇女选举权。
1791年9月,法国的女权主义者玛丽·古兹(又名奥琳帕·德·古日)发表《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是法国历史上,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明确地反抗性别歧视,提出妇女政治权利要求的文献,展现出完整的女权思想。1793…详细内容 »
节日日期
节日风俗
活动宗旨
每逢“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各国妇女组织和女权活动家努力推动妇女权利进入国家、区域和国际人权领域的重要议程,提示国际或国家关于对妇女议题的性别盲點。她们鼓励和组织妇女们分享个人的经历,讨论托儿所、性骚扰、强奸、家庭暴力(如殴打妻子、虐待儿童)等问题,督促一些重要的政府網站反映妇女生活与工作状况的调查与报告文件,采取制定相关政策。
积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依法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确保妇女平等分享发展成果,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妇女的积极性、主动…详细内容 »价值影响
国际影响
第一代西方女权主义: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她们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诉求妇女的解放。中国19世纪20-40年代的一些社会主义者受到的女权主义影响,主要是属于這一代的。這一時期,女权主义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是一些实践活动,像克拉拉·蔡特金领导的妇女同工同酬的运动,和“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
3月8日,世界各大洲的妇女,不分国籍、种族、语言、文化、经济和政治的…详细内容 »
代表人物
国际代表
克拉拉·蔡特金(1857年-1933年),国际社会主义妇女运动领袖之一。1907年,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当选为书记处书记,领导国际妇女运动。1910年,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期间,她建议把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被誉为“国际妇女运动之母”。
中国代表
何香凝(1878年-1972年),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提出了“妇女在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一律平等”的提案,获大会通过;3月8日,中国妇女第一次组织活动纪念国际…详细内容 »
节日轶事
美国堪萨斯州罗伦斯市的纺织女工罢工打出的标语就有“我们也要面包加玫瑰”。這表明她们不仅要求温饱,而且要过像样人的生活。受其影响,诗人詹姆士·奥朋汉(james oppenheim)写下《面包加玫瑰》之歌:
当我们前进,前进在美好的時光
在成千上万个昏暗的厨房和灰蒙蒙的厂房里
我们感受到突然照射进来的和煦阳光
为了要人民听到我们的歌声
面包加玫瑰,面包加玫瑰
当我们前进,前进,我们带来更美好的阳光
妇女的觉醒意味着一个族群的崛起
在别人休息的時候
不再有苦工和临時工…详细内容 »
相关纪念
二战妇女纪念碑
2005年7月9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伦敦为二战妇女纪念碑揭幕,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二战期间七百多万妇女所做的重要工作而建造的。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作为以妇女儿童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以收藏、展览和研究妇女儿童类文物,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和为广大妇女儿童服务为主旨。目前,博物馆已收藏各类藏品一万九千余件(套)。首期展出大量与妇女儿童生产生活有关、最具妇女儿童特色的实物、图片、文化艺术作品。…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