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崇拜
远古时期,每个氏族都有自己崇拜的图腾,不同的氏族有不同的图腾崇拜及观念,一个部落可以包括不同图腾崇拜的氏族。黎族的图腾崇拜,大概是与黎族的母权制氏族社会同时产生的,其特点是认为人们的某一血缘联合体和动植物的某一种类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宗教类型
(注意:本词条讲的主要是综述及简介,具体方法与风俗详见参考资料。)
自然崇拜
黎族自然崇拜的内容主要有:天崇拜、地崇拜、水崇拜、石崇拜、山崇拜、火崇拜、日月崇拜、风崇拜、树崇拜、鬼魂崇拜等。
猫图腾崇拜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两地的黎族人认为自己的祖先与猫有“亲谊”关系,禁忌捕杀猫。猫死后还要将其埋葬,沿途表示哀悼。合亩制地区的黎族,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还有猫图腾崇拜的残俗。
日月崇拜
黎族先民对日、月循行始终感到神秘莫测,故崇拜日月。东方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一带人们头痛发热的时候杀鸡来祭“太阳鬼”
宗教职业
在黎族社会里,神职人员被看作是神鬼的“化身”与代言人,村民十分尊重他们,每当有事都要请他们给予化解。这些人主要有道公、三伯公、老人、娘母等,他们均不脱离生产劳动。道公
黎族对神职人员有三种称呼:一种是借用海南汉语方言称“三伯公”;另一种是黎语称“奥雅都”,也可称为“老人”;再一种是“拜崩”,多数为女神职人员,也称“娘母”。“三伯公”用汉语念咒,而“老人”(奥雅都)和“娘母”(拜崩)则用黎语念咒。这些神职人员习惯上都可以借用汉语“道公”来通称。真正意义上的黎族“道公”指的是受汉族道教影响,并与黎族原始宗教相结合的社会宗教活动主持者。三伯公
凡有人久病不愈,必请道公查病查鬼治病。一般情况下,“三伯公”与“老人”合作作“祖先鬼”,而招魂、求子、求福等则常与“娘母”一起合作。“三伯公”念咒用海南方言,汉族化的法具有铁铃、剑、牛角、驱鬼索、法帽、木头公子(俗称“马元帅”)、刀、鸡毛一束、印等。作法事时,多数穿便服或长道袍、戴道幅,手持1支有摇铃的神剑。看病查鬼时用米1碗、香1炷、纸钱若干、铜板3个,坐下念咒,指挥“鬼兵”,全身发抖,把双肩颤动一下,便把鬼名说出来。“三伯公”可世袭,父传子,一代传一代,一般不授徒、不外传,只要把法事器具交待给下一代,授以一些作鬼的念词和画符谱,便可以继承其衣钵。奥雅都
(老人)“奥雅都”可通俗地称为“老人”、“鬼老人”、“鬼公”等。凡有大型的宗教活动、丧葬活动,都必请“奥雅都”来诵念祖先鬼名。他们是黎族中记忆力最强、懂得诵念历史人物和迁徙地名的人,故群众对他们很尊重。老人的法具有山鸡毛1支,红头巾1条及一些头饰,另有弓1把,尖刀1把,作鬼时穿民族服装(有些地区穿汉族长袍)。拜崩
“拜崩”(baipeg)为黎族原有的神职人员,最初全为女性,后来也可为男性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称为“帕崩”。“拜崩”能查病看病,有香炉、菱杯,作大鬼时穿民族服装(女装,男性者也同样穿女装),操黎语作法,“拜崩”和“奥雅都”一起合作作的法事称为“佛茂”(一种凡见到不好的预兆之后禳邪的法事)。在举行仪式时一般都有分工,互不相混,各有所长。人们都比较尊重他们,一般不外传,有女儿的便传给女儿(或媳妇),如果没有女儿,媳妇也不愿学,那只有任其失传。但法事不复杂,法具也不多,只要家里的妇女稍微专心便学会了。“拜崩”的法具有长衫、山鸡毛、头巾、弓箭、作鬼时的结髻,以及作笺杯的铜板2枚。“拜崩”以查疾病作祖先鬼等法事为其特色,其次为招魂、求子、求福等,懂得用巫术治病。查鬼时,用米1碗,焚香,从中看出鬼来。查鬼时,头束花巾,穿花筒裙和花上衣。
他们认为,“黑旋风”是有“来头”的,是“风鬼”在作怪!因此,无论是大人或小孩碰到“黑旋风”,回到家后都要请“鬼公”查鬼,然后杀小鸡祭祀,并将小鸡丢到庭院前的牛栏或猪栏外面。日常在家里或夜晚不能吹口哨。
宗教行为
早在唐代古文献就有记载:“(黎人)杀鸡择骨为卜,传古法也。”黎族、卦(占卜)种类有鸡卜、石卜、蛋卜、篓杯卜和泥包卜等5种,其中鸡卜、蛋卜主要用于出猎前或行事前定吉凶,篓杯卜、石卜多用于“查鬼”、“作鬼”的场合。前两者一般人都会做,后两种由道公主持。鸡卜
把一只小鸡杀掉,抽出两根股骨,根据股骨上的营养孔多少与部位如何来定吉凶。据历史记载,这种卜卦汉代越人已普遍使用。石卜
黎族人特有的一种卜卦,除极少数边缘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的黎族人都会做。具体做法是:用一根小绳缚紧一块小石头(或以泥包代替),悬于一枝小竹竿上,然后两手执竹竿两端,使石块悬空摆动,看摆动的方向如何而定吉凶。蛋卜
只限于出猎前和寻找丢失的牛时使用。出猎前的蛋卜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猎人们出发至村外山坡上时,由主持蛋卜的人先向山鬼祷告,然后用尖锐的木棍刺穿鸡蛋的一端,下面烧火使蛋汁液受热沸腾,若汁液朝众人的身上喷射,则表示吉兆,当天能猎到野物;若汁液朝相反(即向外)的方向喷射,则象征猎物向外逃跑,出猎将不利。但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影响出猎的进行,它只作为一种习俗与仪式保留下来罢了。另一种做法是把蛋刺穿,让蛋内汁液倒干净,然后用脚在地上踩成一小穴,主持人用两手搓转该蛋壳,蛋壳旋转滚落至穴内,待停止转动后看看蛋上小孔所朝的方向,若朝向众人是吉兆,否则表示猎物向外逃跑,得不到猎物。但这种蛋卜同样不影响出猎。箜杯卜
一般人都懂做这种占卜,应用范围只是求平安和问病。做这种占卜时,要烧香烧金、银纸祭祖先鬼。求平安的篓杯卜一般在除夕和端午节这两天举行。泥包卜
主要用于查鬼。做这种占卜时,要把病者的衣服和帽子放在地上,衣帽上放少许水,然后做卜的人蹲在地上,两手拿一根小竹枝,上面挂一个泥包,悬空在衣帽之上进行占卜。有些地区搞这种占卜已成为专业化,一般人是不会做的。
山崇拜
黎族先民认为村中的飞禽走兽都受“山鬼”的统辖,要捕捉猎物,只有得到“山鬼”授意的狩猎首领——“俄巴”同意才能捕捉到。此外,还有所谓“岭王”、“岭主”、“岭公”等山鬼。
鸟图腾崇拜
甘工鸟的故事在黎族地区广为流传。故事讲述一个黎族姑娘娲甘,热恋着心爱的情人劳海,但她的后母贪图钱财把她嫁给财主。娲甘坚决不从,家人把她囚在竹笼里送到夫家。娲甘在笼里听到燕子的叫声,叹息人不如鸟,便有了变鸟的念头。后来化成鸟飞走了,发出“甘工”的悲声。甘工鸟成为为黎族人民排忧解难的吉祥鸟,因此人们十分热爱并崇拜甘工鸟。
天崇拜
黎族地区不少地方春旱夏涝,人们靠天吃饭。为了丰收,黎族先民拜天求雨。他们认为,云、雾、雷、风、雨等天体现象都有一种不灭的“灵性”。其中,比较普遍而且认为最可怕的是雷公鬼、太阳鬼、风鬼等。
黎族还有“纳加西拉鸟”的传说。
“石祖”作为祖先和生殖力的象征
在黎族村寨门前,或在大榕树下,常有一间既小又矮的小石屋,用几块石头筑成,这是黎族人民经常朝拜的土地庙。土地庙里安放土地神。
葫芦瓜图腾崇拜
几乎所有黎族地区都有“葫芦瓜”的传说。传说远古时候,黎族的先民在某一时期遇到了洪水暴发,天下的人几乎灭绝,只幸存一男一女和一些动植物藏在葫芦瓜里。后来,他俩结婚了,繁衍了人类。
黎族聚居地区还曾有“龙吟峒”,他们认为自己与龙有着特殊关系而把它作为自己氏族集团的标记和称号,视龙为自己的保护神。
木棉、芭蕉、薯图腾崇拜
东方黎族自治县哈方言黎族的姓氏中有“木棉的孩子”、“芭蕉的孩子”和“薯的孩子”之意。这均反映了他们把这些植物分别作为不同血缘氏族集团的称号,视这些植物为自己血缘集团的保护神。
牛图腾崇拜
黎族人对牛(水牛、黄牛)十分崇拜。因为犁田种地、婚丧等事,无处不用牛。认为牛如人一样,是有灵魂的实体,家家户户都珍藏着一块被称为“牛魂”的宝石。黎族合亩制地区对牛更是崇拜有加。每年农历三月初八被定为牛节,这一天不能杀牛,不能用牛耕地,要给牛喝用“牛魂石”浸过的“贺酒”,以保护牛的平安,保佑来年五谷丰登。
祭祖先
黎族五大方言区的丧葬仪式和祭祖先的方式有多种多样。
《黎歧纪闻》记载:“有石之细润者,黎人谓之石精,大如枣栗,五色皆有之,黎中珍而藏之以为宝,谓可镇家,猎者藏储身边,获禽兽独多。”
水崇拜
“水鬼”在黎族诸鬼神崇拜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它主宰田地不受旱涝之灾。有水浮神、落水神等。祭品有鸡蛋、猪头等。
地崇拜
黎族先人认为农作物的丰收是“地母”的恩赐,祭祀地母以表示期望和感谢。合亩制地区祭祀“地母(鬼)”盛行。
狗图腾崇拜
在黎族社会中,狗与人的关系特别密切。一个人上山做事要带狗——头带红布,腰系刀篓,肩扛粉枪和弓箭,狗在前面走,发现目标就会叫起来,主人即有防备。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春节期间人们集中上山狩猎要带许多狗,以帮助围剿猎物。由于狗的作用很大,故黎族人崇拜狗。
风崇拜
昌江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东方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以及三亚市等地的哈方言黎族崇尚“风神”,走在路上,突然被“黑旋风”劈头盖脸地袭来,十分惧怕。
庙里既没有神位也没有香炉,只有一块雕刻得像男性生殖器的石头,黎族人称为“石祖”。“石祖”是父权的象征,是对祖先的崇拜。黎族同世界各民族一样,有着从母氏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从血缘家庭到一夫一妻制的过渡。黎族人把“石祖”安放在村前的土地庙里朝拜,反映了他们对父系氏族祖先的极度崇拜。
龙(鱼)图腾崇拜
龙,黎语叫“荡”( taɡ),它居于深深的水中,不易被人看见,是美丽的动物。有“荡”就有水,有水天不旱,庄稼就有好收成,所以黎族人崇拜“荡”。
石崇拜
黎族崇拜石头,是因为他们认为石头神能促进入的生育,也能防御庄稼不被鸟兽吃掉。
火崇拜
火在黎族古代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各方言黎族崇拜火集中体现在祭祀“灶鬼”的活动中,即任何跨过、敲击和乱动用3块石砌成的“品”字形的炉灶,都认为是对“灶鬼”的冒犯,将会受到“灶鬼”的惩罚,后果不堪设想。
黎族人普遍认为,不慎说出祖先的名字,祖先就会出来作祟使人生病,所以人人禁忌讲祖先的名字。无意说出他人祖先的名字,对方会认为你有意陷害,会引起纠纷、斗殴或者械斗。家人生病要杀牲,请鬼公、娘母“作鬼”驱邪,祖先祭日前后几天,不能做重活。
树崇拜
1950年以前黎族村庄周围大都有刺竹密密地包围,村中都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榕树或酸豆树、芒果树。在村中间或村门口的大树上昼夜都挂着一个大鼓。老人们常在树下向孩子们讲述族人的故事。发生械斗时,头人就击响挂在大树上的大皮鼓,召集全村人与来犯者进行决斗。
“山鬼”是黎族人的保护神,每年正月初二(有的山寨是正月初五)开展祭祀山鬼活动,黎语叫做“开寨”,即开寨门之意。
葫芦瓜不仅保住了黎族祖先的生命,繁衍了人类,也给他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便利,因此,葫芦瓜便成了黎族图腾崇拜的对象。
竹崇拜
三亚市的田独、鹿回头、尖峰、中沙等地的“符”姓的黎族人,有竹崇拜的习俗,把竹子作为他们的姓氏,也就是氏族的符号。“符”姓黎语叫做“色顺”,即“竹的孩子”或“竹子丛下”的意思。当初,凡是“色顺”同姓氏族都集中居住在一起,杀牛宰猪祭祀祖先,因为“色顺”是他们的氏族名称,是崇拜的原始祖先。祖先崇拜
祖先鬼崇拜观念
黎族人普遍认为祖先鬼比其他鬼还要可怕,平时禁忌念祖先的名字,怕祖先灵魂回到人世间,导致家人生病。甚至有的还认为始祖和二、三世祖先鬼是最大的恶鬼,严重疾病或生命处于垂危状态,都是这些祖先鬼作祟的结果。
又载:“有大如拳者,另为一种,用水磨之以食犬,则力而能追逐山兽,可以捷获。石即考于黎内,幸者无心辄得之,否则寻之不能一遇也。”
祖先崇拜发生于母系氏族时代。崇拜对象最初是母系氏族已故老者的灵魂,其后是父系家长的亡灵。黎族人认为人死了灵魂不灭,“万物有灵”。生时灵魂附于躯体,死后灵魂独立存在,或栖附于其他物体,或往来于阴阳两界间,或游离于亡者的村峒住所处,被叫做“鬼”。“山鬼”、“地鬼”和“火鬼”为一般的鬼,“太阳鬼”、“风鬼”较为可怕,而祖先鬼和雷公鬼最为可怕。有一句民间谚语说:天上怕雷公,人间怕禁公,地下怕祖公(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