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简介
牙的涵义
“牙”是中国民间祭拜土地公的仪式。传统习俗中,南方沿海地区做生意的人在农历每月初二及十六日,都必须准备一些三牲四果、香枝与纸钱等、祭拜地基主(土地最早的主人)以及土地公,在牲礼当中不可少的是一只雄鸡拔毛煮熟的白斩鸡,這是用来象征生意兴隆的。而祭拜后的菜肴可以给家人或员工打打牙祭,因此也称为“作牙”;农历的二月初二是头牙,十二月十六是尾牙。做牙
“作牙”的起源出于社会风俗习惯,代代相传。所谓“牙”字,为“牙旗”(牙期)之简称,名由无考。拜祭土地公的…详细内容 »
历史渊源
流行地区
尾牙节這一节日主要流行于东南沿海,尤其是闽台地区。但是它却的的确确是土生土长的南方沿海地区民间传统节日,這一节日与中国人的土地神崇拜有关。社神由来
做牙源于祭拜土地公(社神)的仪式。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社神等。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此乃人们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在中国南方地区,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普遍奉祀土地公,奉祀土地公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土地神信仰源于古人对土地的崇拜。土地神的称号众多,但探索其来历,实际与中国古…详细内容 »习俗活动
尾牙的活动
一年有24个“牙期”,尤以“尾牙”为隆重。另有一说是古代商场买卖介绍人称为“牙郎”,人在年终算其所赚利润時而向牙郎致谢请客之方式。因为社会变迁,土地公崇拜已经不只是与农业有关,也与工商业有所连系,成为财神象征。配合“牙祭”,尾牙成为工商界年终酬谢员工聚餐活动。
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东南沿海一些地区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初二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腊月十六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尾牙的发展详细内容 »
尾牙习俗
(1)福建地区把做“尾牙”之后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十七到二十二作为赶工结账時间。所以,也称二十二为“尾期”。“尾期”前可以向各处收凑新旧账,延后则就要等到新年以后才收账了。
所以“尾牙”的饭吃完后,就有几天好忙。过了“尾期”,即使是身为债主的硬去收账,也可能会被对方痛骂一场,说不定还会被揍,也不能有分毫怨言。
(2)商人和农人在“尾牙”這一天,除了供奉神明,也要招待自家的雇工与仆婢,对于来年是否继续雇用一个人,也要在尾牙作最后的决定。所以,這算是慰劳日,又是礼貌相送日。
(3)薄饼原本是“尾牙”的必备食物。详细内容 »
其它相关
也谈做牙
农历二月初二是“头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是“尾牙”、农历每个月的初二,十六是二次“普通牙”。
“做牙”是盛行于闽台一带的一个特殊节日。這一天最重要的是要祭拜土地公(就是福德正神),让土地公“打牙祭”。“头牙”只是一年当中很多牙中的一个,期间还有“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以及每个月的初二,十六的二次“普通牙”。不管是“头牙”“尾牙”或是“普通牙”,在福建莆田,如果那天家中有请手艺师傅上门做工,那晚上一定要做大餐宴请人家(如今主人上班忙没時间就用红包代替)。当然一年当中最隆重的算是做“头牙”与“…详细内容 »
地域文化
台湾人的尾牙
台湾人过“尾牙”,和大陆年终聚会有點儿相似。
台湾民间农历每月初二、十六有拜土地公(福德正神)的习俗,供桌上摆各种供品,让土地公 “打牙祭” ,即为所谓的“牙”。民间有种说法叫“二月二(土地公生日)敬土地”,到一年的最后一次,也就是腊月十六就称为“尾牙”。這一天,百姓人家都要准备牲礼拜祭土地公,全家团聚吃“尾牙”,还要吃“润饼”(厦门叫“薄饼”,类似大陆常见的“春饼”),以求来年家庭富裕润泽。
台湾过“尾牙”盛行,是因为商家视土地公为守护神。为保佑来年生意兴隆,商家吃“尾牙”会比一般的家庭更为盛大,内容更为丰富。当晚,做…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