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节日大全 > 上巳节 > 上巳节的历史沿革

上巳节的历史沿革

中国传统节日

起源

关于上巳节的起源,目前主要是认为起于水滨祓禊之俗。上巳节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论语·先进》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关于上巳节的最早记录,也印证了這一時期已形成水边祓禊(fúxì)的上巳习俗。周時的祓禊沐浴活动载入了官方礼制,是群体式的大型民俗节日,需由女巫主持举行一定的祭祀仪式才可以进行。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以驱除邪气。当兰汤沐浴成为一种辟邪法术時,這种沐浴活动就必须由专职的女巫进行组织和领导。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在這项活动中,兰草被用作灵物。兰草有香气袭人的特點,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期进行斋戒,其中包括采用当時最好的沐浴方式——兰汤沐浴。沐浴用兰汤,区别仅在于兰汤沐浴是个人行为,多在室内,并可随時实施,祓禊则是集体活动,必在河滨,并须定時举行。另有一种观點认为上巳节起源于先民的生殖崇拜活动。如陶思炎指出,祓禊活动本是男女春日相欢、妇女祈孕的信仰行为,而持兰草或香薰草药沐浴,都是唤起欲的作用。水是神秘的感生物质,妇人临河不仅欲洗去冬日的尘垢,同時也盼触水感孕而得子。這种与原始的宗教相关的近水祝殖信仰,当是三月上巳日祓禊风俗的真正缘由(《风俗探幽》)。还有认为上巳节是起源于纪念轩辕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兴盛

先秦西汉虽盛行祓除之仪,但各地祓除的具体時间并没有固定、统一。东汉時期,三月上巳祓除的习俗才逐渐形成,出现了诸如张衡《南都赋》、郑玄《周礼·春官宗伯·女巫》等大量描写三月上巳祓除的文献。随着上巳水边祓禊习俗的普及,上巳节也逐渐成为社会上层贵族在水边宴会宾客、纵酒欢会的节日。至魏晋南北朝時期,上巳节已由祓除灾气的巫术仪式演变为曲水流觞、娱怀骋情的民俗节日,時间也由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固定为三月三日。上巳节在唐朝发展繁盛,唐代统治者对上巳节的重视表现在帝王与民同乐,诗文中不乏曲江赐宴群臣的记载描述。每年上巳,皇帝在曲江边大宴群臣。《唐辇下岁時记》:“三月上巳有赐宴群臣,即在曲江,倾都人物,于江头禊饮踏青。”上至文武百官,下至普通百姓都参与到禊饮踏青的活动中,游乐活动逐渐兴盛起来。這時候上巳节的活动虽然还是在水边进行,但是祓禊、男女相会、祭祀高禖的踪迹已经很少,踏青游宴的习俗在统治者的推崇下得到了发展。

衰落

唐代后期国事动荡、战乱频发,曲江游宴逐渐遭到冷落,上巳节的发展失去了统治者的支持与稳定的生存环境。宋代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上巳节失去了生存的文化环境,开始衰微。明清時期,人们对祭祀、祓除的认识逐渐深入,上巳节的习俗不再适应当時社会的需要,上巳节渐渐淡出大众视野。明代建立之初,朱元璋为了表示与民同乐,在上巳节携大臣进行了踏青的活动,为上巳节踏青融入清明节奠定了基础。

现状

宋代以后上巳节、清明节、寒食节三节合而为一,后来逐渐消失在時间长河中。但是上巳节的很多风俗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得以保留和延续。壮族、侗族、仡(gē)佬族、白族、彝族、黎族、畲族、布依族等民族,仍会在“三月三”举行异彩纷呈的节庆活动。“黎族三月三”是海南黎族祭祀祖先、祝福新生、歌颂爱情的吉祥节日;壮族三月三”称为“歌圩(xū)节”,人们“以山歌传情,绣球传爱”,是壮族倚歌择偶、寻求爱情的重要节日和社会活动;“畲(shē或yú)族三月三”既是畲族先民英雄的重要纪念日,也是畲族人民祈求生活幸福安康的隆重节庆。现在的“三月三”,已不像魏晋時期那样为贵族或文人雅士专属,而是走入村寨,与日常生活、情感诉求密切相连,并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相互融合。
上巳节的历史沿革

» 返回上巳节目录

黄历列表 农历黄历大全 吉日大全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