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节日大全 > 七七事变纪念日 > 七七事变纪念日的事变背景

七七事变纪念日的事变背景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

战略背景

卢沟桥位于北京广安门外约十三公里处,是当時北平西南交通的咽喉要道,地处平汉、平绥、北宁三条铁路线的交叉中心,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宛平县设治于此地,县城就在桥畔。桥北,有平汉铁路桥;南行,就是兵家必争的长辛店;往东约四公里,是平汉、北宁两路枢纽的丰台重镇。距丰台不远,则是南苑,是驻兵的重要地方。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
因此,卢沟桥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占领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形势严峻。

中方背景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甲午战争后,列强大大加快了对华侵略的步伐。包括日本在内的“八国联军”武装占领中国的首都北京达1年之久;日本强行在华北派遣“驻屯军”。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時大总统,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起来。袁世凯对内镇压国民党,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孙中山号召武力讨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开始复辟帝制的活动。孙中山再次组织武力讨袁,护国运动爆发,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此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国内政局迅速逆转。除以张作霖为首的北京政府外,蒋介石于4月18日在南京另行成立“国民政府”,与武汉的国民政府相对立。全中国形成北京、南京和武汉三个政权对峙的局面。1930年11月起,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多次围剿。
随着满洲事变及上海事变的爆发,中国开始迅速着手整备空军,依靠美国和意大利的力量来发展空军,努力从两国购入器材、招聘教官、设立航空学校、新设扩张航空工厂并向外国派遣空军留学生。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王明等人,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0月1日,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在巴黎《救国报》正式发表,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最终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日方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時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迅速走上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以中国、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所谓“大陆政策”。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機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极力扩大对华侵略,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妄图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国内地。
一次大战后,日本企图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機,1927年的东方会议是日本扩大对华侵略的新起點,该会议在田中义一主持下,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确定以武力干涉中国内政,实现满蒙与中国的分离,进而向中国关内各省扩张的方针。
1931年9月18日,日本对中国东北发动突然袭击,3个多月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在华北搞所谓“自治运动”,妄图长期占领這些地区。1933年,日军炮击临榆城,强占山海关,进攻热河省;5月,压迫南京政府签订《塘沽协定》,使日本对东北三省和热河的占领实际上得到承认,并将冀东、平北地区划为所谓缓冲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1936年4月17日,日本政府决定强化中国驻屯军;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8月,日本陆军制定了1937年度的对华作战计划,准备用14个师团的兵力,占领华北、华中、华南地区。1937年1月20日,参谋本部在《关于对华政策给陆军省的建议》中,提出了“不再进行华北分治工作”,“真的到了不得已時,经过最大忍耐后,准备给予(中国)致命痛击”這都表明日本侵略者决心发动一场战争了。
七七事变纪念日的事变背景

» 返回七七事变纪念日目录

黄历列表 农历黄历大全 吉日大全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