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起源
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儿女们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发起人是美国费城人安娜·贾维斯,這个女子终生未嫁,膝下无儿无女。1906年5月9日,安娜·贾维斯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在次年母亲逝世的周年忌日,贾维斯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
贾维斯写信给西弗吉尼亚州格拉夫顿的安德鲁斯循道圣公会教堂,请求为她的母亲做特别追…详细内容 »
国内发展
传入与流行
母亲节是在中国港澳台地区流行起来之后才进入大陆的,名贵的珠宝,象征母爱的康乃馨,特制的爱心甜點,精致的手工贺卡等,成为人们向母亲敬献爱意的礼物。
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被中国内地的民众所接受。从1988年开始,中国南方的广州等一些城市开始举办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并把评选“好母亲”作为内容之一。
20世纪末,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日益接轨,母亲节這一节日在中国大陆各地日益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母亲节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详细内容 »
典故传说
营口望儿山的传说
在辽宁南部平原上,有一座2000多年的古城——鲅鱼圈熊岳城。在熊岳城东那片碧绿如海的果林中,有一座山,孤峰突起。山顶有一青砖古塔,远远望去,宛如一位慈母,眺望远方,盼儿早早归来,這座山就叫望儿山。
相传很久以前,熊岳城郊是一片海滩。海边有一户贫苦人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为了供儿子读书辛苦劳作,儿子决心苦学成才报答母恩。然后儿子乘海船赴京赶考。许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儿子的音讯。母亲很着急了,就天天到海边眺望。一年,两年,三年……母亲的头发都花白了,却不见儿子的身影。母亲一次又一次地对着大海呼唤:“孩子呀,回来吧!娘想…详细内容 »
历史意义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文化记忆很大一部分是节日的记忆。多年后,许多往事都淡忘了,但过节的情景却历历在目。同時,节日具有广泛覆盖、不断重复、寓教于乐的特點,对人影响至深,所以重大的人伦节日对培养民族精神和凝聚力都是至关重要的。真正的母亲节应该扎在心里面,去体悟母亲的爱。我们中华母亲节一面提倡母爱、母教;一面提倡爱母、孝亲。另一方面,父母给予子女生命,对子女有一种出于本能的无私的慈爱。设立中华母亲节,就是为了让天下父母的爱心有一个得以彰显、让人认真体认的节日;让天下子女的孝心有一个受到唤醒、并精致表达的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是综合性的,缺少单项突出的…详细内容 »
诗文礼乐
颂母古诗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時有子不如无。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岁暮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详细内容 »
花语解析
组成含义
[表格内容,请查阅详细]_-含义-组成_/真情不变/11枝粉色康乃馨,1枝多头白香水百合,满天星,排草,内层粉色绵纸包装,外层粉色皱纹纸包装,淡紫色缎带打结。圆形花束。_/永恒的爱/20枝粉色康乃馨,绿叶,石松,满天星,粉红色布纹包装纸,红色丝带。_/吾爱吾家/5枝金百合+5枝玫瑰+2枝非洲菊。_/母恩永远/2枝火百合+18枝康乃馨。_/给母亲的爱/18枝康乃馨+满天星。_/灿烂笑容/16枝非洲菊+6枝紫莺花。_/幸福安康/4枝火百合+18枝红色康乃馨+黄莺。_/深谷幽兰/6枝洋兰+星花。详细内容 »
各国习俗
[表格内容,请查阅详细]_/国家/日期/习俗_/美国/五月份的第二个基督教礼拜天/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宣布美国母亲节就定在五月份的第二个基督教礼拜天。_/挪威/2月的第二个星期天/-_/南非/5月的第一个星期天/-_/瑞典/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母亲节前夕,瑞典红十字会会举办塑料制的母亲花的义卖,义卖所得将作为赞助育有许多小孩的母亲的度假经费。_/埃及/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全国各地的青少年都要给母亲赠送鲜花和礼物,为母亲举办音乐会和文娱演出,并评选出全国最理想的母亲。_/印度/4月5日/妈妈穿上五彩缤纷的纱丽,戴上精美的首饰,来到公共场所尽情娱乐,以…详细内容 »
社会影响
孝,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以新“24孝”为代表的中国式孝顺成为目前中国家庭的幸福密码。专家表示,在西方罪感文化盛行的背景下,中国孝文化价值需要重新审视。随着中国进入新時代,传统孝文化需要进行进一步创造性传承与弘扬。
“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是中国人从古至今践行孝道的基本内容。以孝为本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人伦规范。”对部分外国人而言,“孝顺”這个带有中国特色的词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在中国,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生活得更好,子女希望父母晚年生活幸福,因此绝大多数是基于血缘亲情和伦理使命、不求任何回报…详细内容 »
节日争议
2012年5月12日,新华網文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节庆委员会主任、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表示:“美国传统母亲节,许多人把它当成世界母亲在过,這是一个极大的误会。美国母亲节同美国历史、宗教有不解之缘,有鲜明的美国文化的印记。”
“不要以为过节是小事,过人家的节就跟着人家的文化走。”
“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证,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没有了民族的文化,民族也就消亡了。如果我们的重大节日都过人家的,我们还有自己的灵魂和血脉吗?”
“美国人绝对不会说, 我长大了让妈妈享福 。這就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2012年5月18日,西宁晚报表…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