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传统文化 > 都江堰文庙

都江堰文庙

概述:

都江堰文庙,旧名灌县文庙,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街道文庙街,始建于五代时期(907年~960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遗存,占地面积达33000余平方米。

都江堰文庙由棂星门、泮池、大成殿、名宦祠、乡贤祠、崇圣祠、礼器库、东西庑、尊经阁、魁星阁等构成,建筑面积8700余平方米。都江堰文庙是成都地区规模最大,建筑最完整的县级文庙。

2012年7月16日,都江堰文庙及魁星阁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都江堰文庙

历史文化

艺文

王晋康《都江堰文庙开园》

夫子宫墙万仞高,贤人七二树清标。

孟荀班马辉儒业,李杜韩苏展凤毛。

2014年3月7日,都江堰文庙举行了2014年春季祭孔大典[¡]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庙文庙举行的祀典。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市专门祭…详情>系列活动。

2016年3月16日,都江堰文庙举行了2016年春季祭孔大典。

2013年,正式注册成立都江堰国学院。

建筑格局

都江堰文庙占地面积达3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8700余平方米,由棂星门、泮池、大成殿、名宦祠、乡贤祠、崇圣祠、礼器库、东西庑、尊经阁、魁星阁等构成。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灌县知县孙天宁捐奉重修大成殿,并扩建庙宇,并在南北附设学署。

2013年11月16日,都江堰文庙举行了“士相见礼”与汉服摄影大赛活动。

主要建筑

大成殿

都江堰文庙大成殿占地面积466平方米,面阔三间15.8米,进深五间11.4米,高15米。大成殿为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建筑。四周回廊,素面石作台阶,垂带踏道。大成殿坐西向东,与泮池、棂星门、万仞宫墙形成中轴线。

魁星阁

都江堰魁星阁,俗称“红塔子”,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灌县教谕朱绍颜倡捐创建。魁星阁占地面积78.5平方米,建筑面积33平方米。魁星阁坐西向东,为仿楼阁式实心砖石塔,飞檐鳌角,密檐式六角攒尖顶。塔身6层,通高25米。东西两面开壸门

保护措施

2012年7月16日,都江堰文庙及魁星阁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五代时期(907年~960年),都江堰文庙始建,庙址在城西北的盘龙山麓。

所获荣誉

2018年5月2日,都江堰文庙及魁星阁被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都江堰市第一批文化地标。

云开玉叠春如海,圣庙重瞻气更豪。

活动建设

2013年9月8日,都江堰文庙举行了首届秋季祭孔大典。

2010年,都江堰市政府按清代规制和布局恢复重建文庙。

文物价值

都江堰文庙在全国率先恢复孔庙“庙学合一”的历史文化功能,活化文庙礼制空间功能,并办国学院培养人才,建成国内首家儒家六艺文化体验园,被外界誉为是“中国唯一活着的孔庙”。

2008年,"5.12"大地震中,都江堰文庙万仞宫墙垮塌,大成殿严重受损。

旅游信息

地址

都江堰文庙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街道文庙街。

都江堰文庙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文庙街52号

详情

交通

从都江堰城区前往都江堰文庙可乘坐都江堰公交4路、7路、9路在离堆公园(都江堰景区)站下车,再步行至都江堰文庙。

2007年,都江堰市中学迁址,市政府规划恢复文庙。

1952年,灌县(今都江堰市)初级中学改为灌县中学。

2014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都江堰文庙及魁星阁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明洪武初,都江堰文庙迁至城东杨柳河东岸另建,明末毁于战火。

都江堰文庙活动

2015年3月22日,都江堰文庙举行了2015年春季上丁日祭孔大典。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灌县知县聂有吾将文庙迁回文星街原址,修建大成殿。

都江堰文庙

青史千秋传不朽,红羊十载传萧条。

清雍正九年(1731年),灌县知县陈涞补葺文庙。

民国十八年(1929年),都江堰文庙改设县立初级中学校。

2014年10月,都江堰文庙携手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共同推出都江堰文庙全景博物馆。

清雍正四年(1726年),灌县知县谭琏增建东西(南北)庑,崇圣祠,明伦堂”两斋,名宦祠,乡贤祠,节孝祠,忠义祠,圣域、贤关门,金声、玉振坊等建筑,并配庙门、戟门及其匾额。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