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民族文化 > 饮食厨艺 > 客家告糖子

客家告糖子



因为,“告糖子”的叔叔大都是收废品的,偶尔会去你的村里,吆喝着“告糖子啰~”,小孩子听到就飞奔地跑出家门,拿出存起来的废品,如旧报纸,烂塑料,烂拖鞋,牙膏皮、破铜烂铁,酱油瓶、啤酒瓶等,走到“告糖子”的叔叔身边让他称斤两,然后丁丁丁的麻利地敲糖几小块,一群小孩子围着喊着“多点,多点”,甚是可爱,边吃边学着吆喝“告糖子啰~”

回想起小时候的“告糖子”,就有不少趣事涌上心头,一起来看看朋友们怎么说:

小时候嘴馋,偷偷的背着爸妈把完好的鞋子剪烂,拿去“告糖子”,被爸妈知道了,可没少挨打。

糖块虽硬,吃时却有滋有味。

糯米糖,是陪伴我们整个童年甜蜜可口粘人的零嘴儿。
客家人又称之为“告糖饼”、“糯米糖”,即所谓“告糖子”,大家能理解的“糖子”字面上就是糖,麦芽糖。里边还有一个个的小洞洞,吸气来还会漏风,超有趣,也很便宜,但是要吃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告糖子”也叫叮叮糖,记得小时候,有一种叫做敲糖的营生。
印象中“告糖子”的叔叔担一副扁担[¡]扁担是壮族互击体鸣乐器,独特的民间乐器,源于劳动工具和日常生活。常用于壮族民间舞蹈伴奏。在全国各地区…详情>,前箩后箩装的都是沿街收的破烂。

小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跑去“告糖子”,老妈为了劝我,既然说“告糖子”是收破烂的人用鼻涕做出来的,现在想想真是哭笑不得。


小时候把家里的书偷偷去“告糖子”,被爷爷奶奶知道后,吓唬我不努力读书,长大后只能去卖"糯米糖"。

告糖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麦芽糖。


每次吃"告糖子",都可以拔出它的丝来,拔的很长很长,还和小朋友一起比赛,看看谁厉害。
后箩上一般都有一个很大的圆篾箕,用白尼龙纸盖好,里面放的是糯米糖。手里拿着一个小铁铲一个小铁板,沿街敲着,叫着“告糖子啰”。那时,我们总恋恋不舍地目送着“告糖子”的叔叔远去,一点点消失在路口,心里竟有一点点小小的惆怅。因为,糯米糖是诱惑我们整个童年的美味。然而这个“告”字不是告知的意思,客家话谐音gào,即交换的意思。一般是借敲糖之名,行收破烂之实。

记忆中,糖块很硬,一口只能咬下一点点,含在嘴里把它溶软,再嚼;往往嚼的上牙跟下牙粘在一起,难舍难分。
出处/作者:厓系客家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