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民族文化 > 民族风情 > 土族的宗教信仰

土族的宗教信仰

每年旧历除夕家家都要接神,在院中烧松柏枝,上面撒上一些酥油和炒面。10世纪后半期藏传佛教正式形成。

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三大系统(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之一,自称“佛教”或“内道”,清代以来汉文文献中又称之为“喇嘛教”。
认为这样能阻挡暴雨,保护庄稼。土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由于受汉族影响,还崇拜祖先,信奉关帝、二郎神、家神、灶神、门神、财神、菩萨等。

西藏最著名的佛教建筑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红山上。布达拉宫由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详情>,源于7世纪文成公主入藏时为公主建的宫室,但建成现在的规模,是到17世纪才完成。
在村头、村后山头上堆一个土堆,上面插上一块木牌,写着“敕令山神土地守地界”。
松赞干布在两位公主影响下皈依佛教,建大昭寺和小昭寺。

土族每家都供有一位家神,作为家庭的保护者。
同时在灶神和门神前点灯供馍接神。然后全家人跪拜磕头。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
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发展,上层喇嘛逐步掌握地方政权,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

土家人居住的地方多在山谷间,种的地多半是山地,所以他们非常崇信山神。


藏语系佛教始于7世纪中叶,当时的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时,两位公主分别带去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和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以及大量佛经。
此后的300多年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普遍信奉佛法中的密宗。
宗教信仰是土族精神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到13世纪中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

藏传佛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藏族地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其他地区(如蒙古、锡金、不丹等地)的佛教;二是指用藏文、藏语传播的佛教,如蒙古、纳西、裕固、土族等民族即使有自己的语言或文字,但讲授、辩理、念诵和写作仍用藏语和藏文,故又称“藏语系佛教”。


到8世纪中叶,佛教又直接从印度传入西藏地区。
所供的家神中有祖师爷、灶君娘娘、白马天将等。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