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民族文化 > 民族风情 > 侗族酒礼

侗族酒礼

饮酒之前,要倒少许酒祭天地,表示饮水思源,不忘祖宗和地脉龙神,然后右手沾抹前额,调适血脉体温以免喝醉,保持头脑清醒。而侗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的成员,其酿酒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其社会活动当中,创造出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光辉灿烂的酒文化。若以民族节日分,则有“春节”“社节”“端午节”“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侗年”“吃新节”“斗牛节”“歌会节”“鼓藏节”等侗家在酒宴场合非常讲礼貌,开始举杯要互相邀请,主人无论酒菜好歹,哪怕是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往往得谦恭敬地客人说“对不起,太简慢了。

在侗家人的心目中:糯米饭最香,甜米酒最醇,腌酸菜最可口,叶子烟最提神,酒歌最好听,宴席上最欢腾。


在侗乡,接人待客,非酒莫属,“无酒不成礼义”“无酒不成席”,这是天经地义的老古礼。
敬酒——这是酒席上的第二个礼仪。不管是逢年过节、男婚女嫁、生儿育女、生日寿辰、起房造屋、开工竣礼、亲朋欢聚等等什么样的酒席,都要进行这“第一项节目”。

祝酒——这是酒席上的第一个礼仪。
它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席中的后辈向长辈敬酒;二是席旁的后生、媳妇、小孩向席中的长辈敬酒。但不管是那种形式,只要席中有舅父,晚辈都先向舅父敬酒,再向其他长辈敬酒,最后再向父母敬酒。
酒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可谓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并且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特色的制酒、饮酒、酒俗、酒歌、酒礼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必须按照客人的身份、年龄的老少、辈分的高低来决定座次,在堂屋喝“正席酒”时,长辈和尊贵的客人坐靠近神龛的“上席位”,主人和晚辈坐“下席”及两厢,并且必须主动双手提着“酒海”(一种土烧的陶瓷酒壶)给客人酌酒,以示礼貌。来人来客和节日喜庆更是离不开酒,常常通过畅饮高歌来表达深厚情谊,所谓“无酒不成礼仪”。在火铺上吃饭,老人和长辈坐里边背靠板壁面朝火塘的位置。”客人则以“你家爱好”“主东仁义”之语赞赏主人。侗族酒俗,若按照人生礼仪事项,可分为“问话酒”“过礼酒”“讨八字酒”“卡舅公酒”“谢媒酒”“三朝酒”“满月酒”、“周岁酒”“祝寿酒”和“葬礼酒”等;按照生产生活划分,则有“合拢酒”“拦路酒”“转转酒”“老庚酒”“立新屋酒”“上梁酒”“进新屋酒”“迁居酒”“开大门酒”“过房(分崽)酒”“挂青(扫墓)酒”“安碑酒”“晒普酒”等。侗族对酒礼有许多不成文的规定,诸如酒席座次、斟酒人选、酒令、起歌和猜拳的吉利词的确定等等都有各种各样的规矩和礼俗。

各地有各地的饮酒风俗,例如北侗大部分地区的酒席上的礼仪是这样的。
可见,酒丰富了侗族人民的生活。

从一个人懂不懂酒规便可看出他懂不懂得酒礼。
侗家不仅爱酒过人,而且酒规酒礼繁多。

在侗乡有贵宾来家,主人要备拦路酒、进门酒、宴会酒、敬客酒、对歌酒、猜拳酒、送客酒和出门酒。
侗家人饮酒时非常讲究酒礼酒规,酒礼渗透到宗教祭典、人生礼仪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侗族酒文化。侗族同胞喜欢喝酒,劳作之后,日常生活中都要喝上几杯,以达到强身健体,消除疲劳的目的。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