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民族文化 > 民族风情 > 麦地坪白族乡的仗鼓舞

麦地坪白族乡的仗鼓舞



到了清朝中期,麦地坪仗鼓舞已是赫赫有名的民家人代表性舞蹈了。
兄弟三人欣喜若狂,舞起木杵,欢跳起来,从此麦地坪一带的民家人每年打糍粑,都必须围着场地,持木杵舞蹈一番,以示纪念。宋末元初,白族祖先来到麦地坪一带扎下根来,繁衍生息。“麦地坪的仗鼓舞,有来头,有看头,有奔头。
麦地坪白族乡地处桑植县东北部,境内多山多泉,森林植被丰富,是著名的“泉乡”,也是著名的仗鼓舞之乡,游神之乡。
这是仗鼓舞的鼎盛时期。特别是近些年来,仗鼓舞、游神分别成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后,群众更是对这些文化瑰宝爱不释手,民间传承有声有色,产生出了许许多多著名传承人,钟会龙成了仗鼓舞国家级传承人,钟阳生成了游神省级传承人,钟必武、钟高仁、钟新化、钟善养等成为仗鼓舞、游神、民家腔市级传承人。现在,仗鼓舞传承后继有人,连小学生也跳仗鼓舞,每到夜晚,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学习仗鼓舞技巧。

历史悠久有来头

民谣说:“麦地坪仗鼓舞有来头。
”麦地坪是桑植白族主要聚集地之一,是白族祖先钟千一、谷均万、潘弘等人的落脚地。

到了元朝中期,麦地坪民家人开始将舞木杵的动作编成舞蹈,再加上白族祖宗留下来的一些传统招数揉进舞蹈中,还参照一些当地人日常劳动的生活习惯,相互配合,到了明朝初期形成了白族著名的仗鼓舞。
随着民家人居住地人口增多,交往密切,仗鼓舞成为了麦地坪一带人人都跳的舞蹈了,就有了游神仗鼓舞,祭祀仗鼓舞,丰庆仗鼓舞,表演仗鼓舞,实战仗鼓舞……

解放后,仗鼓舞在桑植白族乡得到普及,麦地坪民家人一如既往地传承仗鼓舞,钟会龙等人多次到吉首等地表演仗鼓舞,被誉为“仗鼓舞名师”。
由于他们是行伍出生,始终保持着习武的风气。

明朝中期,麦地坪民家人开展了抬祖先出游的祭祀活动,各村寨相继供奉了本主,三元教也出现了,三元老司将仗鼓舞与教仪仪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套路,如“童子拜观音”、“兔儿望月”、“五龙捧圣”等。
由于当时麦地坪出现了一些有名的武术家,他们将从外地学到的“鬼谷神功”、“硬气功”、“孙家拳”等绝招加入到仗鼓舞中,形成了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如“二十四连环”、“四十八花枪”等九九八十一个套路。兄弟三人挺身而出,与官差火拼起来,兄弟三人来不及拿武器,就用粑粑棰与官差斗,打得官差落荒而逃。相传到了元朝中期的某年某月,民家兄弟在家打糍粑,正在兴高采烈时,一队官差突然闯了进来,无理取闹,抢糍粑,捉鸡,打狗,欺负民家人。这是麦地坪仗鼓舞的雏形阶段。
”这是吉首大学民间舞蹈权威人士的评价。这些仗鼓舞的招法有“一二三”、“三二一”、“硬翻身”、“河鹰展翅”等。到了冬至祭祖,走马坪等其他地方的民家人常来麦地坪比试仗鼓舞,规定其道具以仗鼓为主,鼓似杵形,长1、2米,中间细可以用手握,两头成喇叭形、内空,用皮革绑紧,以指弹击,咚咚作响,故名“仗鼓”,跳时至少三人,鼎足而立,一人持鼓,一人拿钹,一人提小锣,变换舞姿,很是壮观。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