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喇叭和喇叭腔的由来

喇叭和喇叭腔的由来

你们想想,吹喇叭是从喉咙里用力气吹响的,又不是现在的电嘛叭,阿福一连吹了一个多时辰,尽管他有稳气之功,但终因疲劳过度,力尽精竭,口喷鲜血,闭上眼睛死了。班子一到双凤,竟碰上了好几班鼓手,陆家浜鼓手不甘示弱,要露露锋芒,显显身手,出出风头。再加本班同行一捧“弯喇叭”更来了劲,胸脯—拍:“待会儿看我的。这年,太仓县双凤镇上来请陆家浜鼓手弯喇叭”当然也去了。”行乡开始了,鼓手班子各自坐上一条船,顺着摇船摆荡的节拍,拿出看家本事吹奏起来。“弯喇叭”当然也吹了一个多时辰,喇叭声当然也一停没停,响了一个多时辰。哪里知道,船刚想靠岸,“弯喇叭”阿福竟倒在船舱里,立不起身来了。果然弯喇叭”最最吸引人,从东市梢吹起,一直吹到西市梢,喇叭声音没停过一歇歇,南北两岸的尺群,人山人海,都跟着陆家浜鼓手船,还喊着:弯喇叭真有道理!”“弯喇叭,吹得最好!”这时,阿福得意洋洋,面孔迸得通红喇叭吹得更加响亮。“弯喇叭”确实功夫到家,他练就一口稳气功夫,可以边吹边吸气,使喇叭响声经久不息。当时,陆家浜鼓手中,出了个名叫阿福的人,善吹喇叭(唢呐)。

相传,昆山陆家浜的吹鼓手早在南宋时代就名扬江南了。
人们常把那些将事情搞糟、物事损坏、时间耽误了等情况,统称为喇叭,或喇叭腔。由于阿福吹喇叭出了名,在苏州一带,人们都叫他鼓手阿福,后来索性叫他“弯喇叭”了。
方言“喇叭”,除指作为乐器的喇叭外,还有其特殊含义。
他不但会吹长喇叭,而且更擅长吹弯喇叭。

双凤镇有三里多长,再加船多摇得缓慢,足足一个多时辰才罢。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