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门口屋外摆上一张祭祀的案台,呈上水果等贡品,并点上六炷香(雷公雷母各三炷),口中念念有词。约莫一顿饭时间后,再到屋内摆上一张吃饭的四方桌,呈上贡品,进行同样的仪式,寓意保佑家宅四季平安。炉火渐盛,映照在朴实的村民脸上,粥的浓香从每家每户蔓延开来。每年的农历正月廿五日,是北湖区鲁塘镇及桂阳县南边乡镇地区的农村、郊区等地群众的传统节日——“祭雷节”,这天,各家各户都要煮“雷公粥”祭拜雷神,希望新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据说,祭雷的当天,村民不犁田、不耕作。主人小心翼翼地盛上两碗粥(动作只能一气呵成,每碗盛一下,寓意“一心一意”)分别献给雷公雷母,主家或家人每人手拿三根香,在户外的祭台前,诵念祭词,保佑新年五谷丰登、四季平安。
据民间传说,雷公、雷母在这一天要下凡巡视人间,雷公是火性爆神,古时人们为了避免遇上雷公、雷母,免遭雷打火烧,在正月廿五日不出门下地劳动,而且各家各户都煮“雷公粥”款待雷公、雷母,让雷神心欢神怡,免发雷威,施恩免灾,保佑村民全年平平安安,五谷丰登。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说法自然有点儿附会,然而,村民在闲暇时间,聚在一块儿,品尝着各家的雷公粥,享受着春日里难得的闲暇,日子充实而快乐。若是违犯,本年度则会雨水不宜,庄稼歉收。春天的寒意丝毫不减村民的热情,架灶台,备食材,开火熬粥,添加的食材非常丰富,瘦肉、猪肝、小肠、回锅肉、油炸豆腐、蔬菜等等,荤素搭配多达十余种。
据蓉城《夏氏族谱》记载,鲁塘镇新屋背村是有着近4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主人首先在灶前点上香烛,祭祀“灶神”,祈祷灶王向上帝奏报人间种种善事,祈求来年能得到上苍的恩赐。
卯时(5点至7点),粥已经熬好,全家人起床了,祭拜开始。
清晨寅时(3点至5点),周遭还处在一片黑暗中,村民就已经忙活开了。
湖南郴州习俗:正月廿五鲁塘祭雷神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