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江苏徐州香包

江苏徐州香包



香包本是装饰件,但是到了明末清初,香包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成了爱情的信物。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祥地,因此可以说,汉代时徐州香包工艺已经出现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徐州香包的题材也在发生着变化,出现了以戏曲人物脸谱、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明州奉化现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僧人,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世…详情>(招财)、麒麟送子、观音送福、两汉文化、卡通娃娃等为题材的作品,更适应当代人民的需求。


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即徐州民俗博物馆,座落在户部山古民居内,是徐州地区展示各种民间工艺最主要的场所,这里为许多香包艺人提供了展示、教学、传承的场所,每到传统节日,户部山古民居就成了香包的海洋。
清代《古玩指南续编》中说,当时人们见面,要比谁的香包出自哪位名家之手,绣工如何,装饰如何。

新中国成立后,香包走过一段衰落期,即便在这个时期,徐州香包仍然在民间充满着勃勃生机。
历经唐宋,到了明清时期,特别是清初,香包已成为爱情的信物了,而且香包作为佩饰盛行一时。

也正是这个缘故,徐州地区的香包一直受到市民百姓的欢迎。
各种各样的香包应有尽有。

香包工艺比较独特,尤为锈工精美见长,图案繁多,生动活泼,既有民俗寓意的祝福吉祥图语,也有简洁夸张的花草纹案,色彩突出暖色调大红色或橘黄色,显示出一种华丽之美,具有相当高工艺价值,而同时也兼具药用价值。
当时的香包都用高级锦绣制成,内储茅香根茎或掺拌辛夷等香料。《红楼梦》中林妹妹生气了,把做给宝玉的香包剪了,宝玉十分紧张,这个细节就说明了很多问题。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徐州地方特色的徐州香包工艺。

徐州香包从造型上看,以新、奇、美、真为特色,形状敦实淳朴,色彩对比强烈,立体造型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观赏、收藏价值。

香包又称香囊,香布袋,香缨,料布袋。
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品,历史久远。

徐州香包从内容上看,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主,如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松鹤延年、喜鹊闹梅等,寄托着人们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香包最早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有“红罗覆斗账,四角垂香囊”的记载。
徐州地区小宝宝出生后,讲究的亲戚朋友会送香包、虎头鞋[¡]虎头鞋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是一种童鞋,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中国北方地区也有称为猫头鞋。…详情>、小布艺,小小的香包不仅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徐州地区民风民俗的体现,更主要的是展示了徐州地区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

徐州香包整体上生动、简洁、粗犷、质朴、极具装饰性,局部刺绣恭谨细腻,相得益彰,神形兼备,惟妙惟肖。
汉代《礼记》中记载:“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xiu)”,容臭就是香包,说明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带香包的。它形状非常多,有:心形、圆形、菱形、元宝形、蝴蝶形、花瓶形(保平安)、水滴形、长方形、人物娃娃等。

到了清朝后期,香包又增加了一层含义,成了人们争奇斗艳的法宝。

这与徐州本地汉画像石的艺术造型风格颇有神似。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