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安徽九华山水陆法会

安徽九华山水陆法会

未脱苦轮者,因此得不退转。
“水陆法会”全名“法界圣心水陆普渡大斋胜会”,略称“水陆”、“水陆道场”、“悲济会”、“水陆斋”等,俗称“打水陆”。
所以江淮两浙、川广、福建,水陆佛事,今古盛行。

关于水陆道场的仪式,从现存十三世纪时日僧承澄(1205年-1282年)所辑《阿婆缚抄》卷一百六十六中的《冥道供》一文看(冥道即水陆的异名),其坛场布置、形象配列、法器供物及法事进行等仪式,与今《水陆仪轨》大致相同。
水陆法会是一种隆重而盛大的佛事仪则,内容为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在做法会时,诵经声伴以法器敲击声,宗教气氛神秘浓烈。宗赜《水陆缘起》说:“今之供一佛、斋一僧,尚有无限功德,何况普通供养十方三宝、六道万灵,岂止自利一身,亦乃恩沾九族。未成佛道者,因此水陆胜会,得成佛道。宗赜撰《水陆缘起》,则叙述更详。
由是富者独力营办,贫者共财修设。

其中上堂八位与下堂八位的名称与《水陆仪》一致,可知二者前后有关系。
或保庆平安而不设水陆,则人以为不善。未发菩提心者,因此水陆胜会,发菩提心。次则供养梵王帝释二十八天、尽空宿曜一切尊神。自1984年以后九华山每年都要举行多次水陆法会。

宗赜尝谓杨锷祖述旧观,撰《水陆仪》三卷行于蜀中,颇存古法,可能即是采取密教冥道仪轨而写成的。
稍后,苏轼《水陆法象赞序》中说:水陆道场随世增广,唯蜀人颇存古法,像设犹有典型。济拔卑幼而不设水陆,则人以为不慈。下则供养五岳河海大地龙神、往古人伦、阿修罗众、冥官眷属、地狱众生、幽魂滞魄、无主无依诸鬼神众、法界旁生。杨锷《水陆仪》原本已失,但据《施食通览》所引有《初入道场叙建水陆意》,宣白召请上堂八位圣众,宣白召请下堂八位圣凡等。他说水陆供养的对象分上中下,上则供养法界诸佛、诸位菩萨、缘觉、声闻、明王、八部、婆罗门仙。

水陆法会自宋代流行以后,很快地普及于全国,特别成为战争以后朝野常行的一种超度法会。
”这是后世所谓“独姓水陆”与“众姓水陆”的渊源。追资尊长而不设水陆,则人以为不孝。“虔召请于三时,分上下八位云云”。全部法事一般以七昼夜为期,时间少则七天,多则四十九天,参加的僧人众多,内容丰富,念多种经,水陆法会以“超度”水陆一切鬼魂、普度六道众生为目的。六道中有四圣六凡,普通供养。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