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南通岁时节令

南通岁时节令

灶阁前还要悬挂荷花灯。灯或画绢或贴绒,或饰水晶玻璃而成,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节。上灯、元宵节、落灯这3夜都祭祖,以元宵节的菜肴为丰富。元宵节城隍庙的360盏球灯蔚为“江北奇观”。这几天夜里,市镇上的孩子信成群结队举灯或拖灯串游。小点的是八角、印方、宫壁诸彩灯。这一天在神像前挂灯,祭天地。更多的是竞放烟花,夜空中五彩缤纷,地上欢声雷动,连一些大人也参加这一活动。

正月十三日上灯还必须吃上灯圆子。
民国23年(1934年)前,往于元宵节期间举行灯会,无数灯彩争奇斗艳,在锣鼓声中挨次穿街而过,两边观者如堵。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旧称上元节。
还有四只脚(四只小木轮)的免儿灯,免儿灯的背上有一小方口,可在此处插半截腊烛,夜晚点燃腊烛,让孩子们用线牵着跑。每逢正月十三上灯之日,南通家家挂上灯笼,在上灯节前几天,大街小巷的地摊上便有各种各样的灯笼出售,最多的是三只脚的虾蟆灯用绳子一提,金蟾便活蹦活跳起来。旧俗正月十三上灯,家家挂红灯,十八落灯,从十三到十七,谓之五夜元宵,又称灯节。特别是从80年代开始,孩子们玩的灯也正向现代化发展,有了电池照明,不少为塑料制品,除兔、鱼、虾、蟹、蛤蟆这些传统形式外,还有飞机、、火箭、地球仪、五角星等,透露出时代气息。有女出嫁者,其父母送以灯烛,表示过日子亮亮堂堂,吉祥兴旺。

上灯节 俗许说:“打个正月正,家家人家挂红灯”。
寺庙中更是灯彩纷陈,璀璨夺目,并间有猜灯谜活动。50年代起,元宵祭祖已不普遍,多数人家为全家聚餐,而玩灯仍是孩子们的乐事。看灯是人们畅叙友睛的机会,文人学士也以此日猜灯谜为赏心雅事。元宵之夜,农村中还有治虫活动,人们手举芦柴扎成的火把,在自家田里挥动,然后把田边、路边、沟边枯草烧毁,以扑灭害虫。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