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百家饭和百家衣

百家饭和百家衣

据说这样孩子就可受到百家的庇护,免除灾难。乞饭的人家以100家为宜。每当婴儿出生后,特别是数世单传、孩子的啼哭打破了家庭的沉寂,全家人为之惊喜万分。因“蓝”谐音“拦”,只要有蓝色的布块,妖魔鬼怪就收不走孩子。吃过百家饭后,孩子的奶奶要蒸100个铜钱大小的麦面馍,用篮子挎上,沿村庄或街道漫步,凡遇到小孩,就要送一个小馍给他。馍发完后,灾难也就让别人嚼完了,自己的孩子就会平安健康,长大成人。这种衣服,往往不能做完,老人们常在底襟处留个口子,此称藏魂处。


这种习惯在民间有一定的广泛性,不管认识与否,凡遇上求饭的祖孙,人们都会慷慨相助,凡碰上发馍的老人,人们也乐意收下。
小孩儿穿百家衣吃百家饭就是这诸多风俗中饶有兴趣的一页。他们将讨来的馍、菜、米烩在一起,煮成稀饭,让孩子吃下。

百家衣是婴儿服的一种,由一百个家庭贡献出的布片做成,故名百家衣。
布块的大小花色一般不太讲究,但以蓝色为最好。所以这些人家的一小块布头或是一方旧布片,老人们也会珍重地收留下来。
中原地区浓郁的奇风异俗给这块古老的大地涂上了如诗如画的色彩。
待孩子满月后,由孩子的母亲将口子缝住,这就说明孩子的魂灵已留在了母亲的身边,再也不必为孩子的安全操心了。这100个小馍分给100个小孩。特别是那些姓“刘”、“陈”、“程”谐音“留”、“成”,在老人们看来,这些谐音都是吉利之语,对于保佑孩子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衣服不能在胸前开口,要做成偏开口的大襟衫,也叫道袍衫。凡是对孩子比较溺爱的人家,农历正月初一那天,爷爷抱着未满周岁的的孙子,佯装乞丐模样,手执破碗,沿街乞讨。据老年人讲,缝百家衣的讲究也很多,像布纹的走向、拼图等,都有约定俗成的规矩。这时,孩子的奶奶、爷爷就要向左邻右舍报告喜讯,并向百家近亲好友求乞布块。

人们把百家的布块缝在一起。


也许穿衣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民间保佐婴儿成长的风俗除穿百家衣之外,还有给孩子吃百家饭的习惯。
此俗称“嚼灾”。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