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西藏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已对桑珠老人说唱的《格萨尔王传》录音二千一百一十四小时,整理并公开出版了三十部,在未来三到五年内还将出齐四十五部史诗。
西藏还将未雨绸缪,着手开展申报藏医藏药和天文历算为下一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准备工作,并加强与援藏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联系与合作,启动西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报工作。列入名录的22个中国项目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晋义熙十三…详情>、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等侗族聚居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详情>、广东粤剧[¡]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流行于珠江三角洲等广府民系聚居地,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发源于…详情>、《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2009年6月1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领证书。
神奇独特的青藏高原地理人文环境孕育了神奇独特的藏戏。
在近代社会,由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古老的藏戏同其它传统文化一样遭遇继承与发展的难题。西藏将借助藏戏的申遗成功契机,制作一部藏戏纪录片,向全球发行,介绍并推动西藏的藏戏保护工作。
藏戏和《格萨尔》史诗申遗成功,填补了西藏没有非遗项目列入世界非遗名录的历史,也标志着民族戏剧历史比较悠久的藏戏和《格萨尔》史诗,将从此阔步迈向世界舞台。据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披露:包括桑珠老人在内,西藏又有21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等八大传统曲目在中国西藏及青海、甘肃、四川等省的藏区广为流传,是全面反映各个藏区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对藏族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戏曲中历史悠久的剧种之一,藏戏是一种以民族鼓舞、民间说唱形式来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一位从事民族艺术研究的专家曾告诉记者,如果藏戏入选世界非遗名录,将会引起世界对藏戏这一古老民族艺术的高度关注,并加强对其进一步保护,以使其艺术魅力在世界舞台大放光彩。
据介绍,目前仅西藏就有拉萨觉木隆、日喀则迥巴、南木林湘巴、仁布江噶尔、山南雅砻扎西雪巴、琼结卡卓扎西宾顿六个流派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藏戏集藏族文化艺术之大成,唱腔高亢婉转,服饰华丽雍容,内容广博,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结构严谨,流派众多,特色鲜明。
藏戏和《格萨尔》史诗列入世界非遗名录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