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传统文化 > 盘锦的龙文化

盘锦的龙文化



辽河也正是盘锦的龙文化之根。
在这片土地上,历史不论是东北土著,辽河子民,还是清代顺治年间从山东、直隶等地迁来的移民,都崇尚龙文化。对此,地域文化专家刘长青先生也曾说:按照文化地理学的观点来说,一般人类文明都在河口海域形成积淀。

正因为龙是传说中的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倍受人们尊崇,所以盘锦民间还有不少口口相传,辈辈相承的龙故事,而且多和地域有关。
孩子们这一天还要剪头,意寓这一年精神抖擞……此外,还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龙抬头,万岁皇爷使金牛,正宫娘娘来送饭,保佑黎民百姓五谷收”。几千年间,龙更成了中国及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

先说说盘锦的龙文化之根。
因为龙就是吉祥、腾飞、创新、融合、团结的象征。
中国龙文化历史悠久。
还有上海市是长江,广州是珠江……盘锦市是辽河入海口的城市,那么它理所应当就该汇归了这条河流上所有的文化。但在盘锦,说起龙文化,有些人却感到与这里似乎风马牛不相及。民谣说明这一天是春耕的开始,农人们都希望从这天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那么,辽河即为响当当的“龙河”,是一条真正的巨龙,它既然最终从盘锦“探海”,那么盘锦即为“龙首”。这说的是,按旧俗新媳妇正月里都住婆家,而到“二月二”才是回娘家的正日子。时至今日,“龙的传人”们仍然喜用带有“龙”字的词汇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或给子女、地理实体、企业冠名,或做各种饰品。比如说,尼罗河的古埃及,右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巴比伦文明。如流传于大洼县的《草龙的传说》,说的是辽河下游一条草龙,竭尽全力杀死了一条在辽河作恶多端、堵死河道的泥鳅精,最后累死。比如,民间非常重视“二月二”这天的“龙抬头节”。其实盘锦不但有龙文化,且非常厚重。还有“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如“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比如流传于盘锦沿海一带的《龙子娶妻》、流传于田庄台一带的《两通碑与九龙口》、流传于大洼县南部的《青龙望海榆树台》、流传于盘山县一带的《大龙湾》……一些故事中,龙还是英勇善战、除暴安良的化身。从本境广为流传的民谣就可见一斑。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曾报道,因上个世纪,辽河流域先后发现和出土了“红山文化彩陶鳞纹”、“新乐龙纹木雕[¡]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详情>”、“赵宝沟文化刻画龙纹”、“摆塑龙”、“玉雕龙”等大量龙形文物,年代最久的长达8000年以上……所以近年来经中国考古学家研究确认,这条蜿蜒1390公里,发源于河北七老图山南麓,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四省区,最终从盘锦注入渤海辽东湾的辽河便是“龙”最早的起源处,辽河流域被确认为是中华“龙文化”的摇篮。

盘锦民间厚重的龙文化。
从新石器时代,人们就有了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这说明过去老师和家长多认为这是“占鳌头”的日子,他们企盼孩子们学业有成,所以这天孩子们要念叨这句话。
出处/作者:佟伟(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